第147章:摄政王的死因-《唐门贵女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君麒愣住了。

    子瑜更是一愣,身体猛地抽动了两下,脚下一软,险些跌倒,他后退几步,咬牙切齿的问:“你说什么……摄政王不是被敌军的余党所杀!?摄政王真正的死因……丞相为何要这样做!?摄政王对朝廷忠心耿耿,替皇上打下了半壁江山,为了百姓安居乐业立下汗马功劳!丞相隆德就为了那点小小的私心,连摄政王都不可放过!?”

    如果不是摄政王忽然暴毙,死在了凯旋而归的路上,摄政王妃就不会悲痛欲绝,削发为尼,跑到皇家寺庙出家。

    那么,李君麒就不会承受巨大的打击而昏迷数日不醒,更不会醒来就换成了另外一个人,如今真正的殿下生死未卜,可能早已死在了黄泉路上,这一切归根结底,竟然不是天意,而是人为!?

    浩哲无奈地扯出一抹笑:“是啊,当年摄政王威风凛凛,功高盖主,哪怕自立为王,都能一呼百应。如此响当当的大人物,皇上岂会容他?丞相岂会容他?摄政王每次回城,皇城百姓跪拜迎接,皇上不害怕吗?丞相不担忧吗?

    这世间,凡事过犹不及,摄政王只有一死,才能换回皇上的安心和丞相的放心,所谓高处不胜寒,丞相坐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,还不是整日提心吊胆,生怕遭人暗算,却依旧是野心勃勃,谋算着地位更加稳固,爬得跟高。”

    子瑜大吃一惊,声音几乎崩溃:“皇上也知晓丞相的手段!?摄政王当年为了皇上,险些命丧沙场!如果没有摄政王,就没有如今的皇上,就没有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!皇上明明知道摄政王的功劳,怎么能如此的心狠手辣!?”

    摄政王对于子瑜来讲,如父如师。

    年幼的子瑜在乱世流浪,有幸被摄政王所救,见子瑜骨骼惊奇,教他习武练剑,让他留在李君麒的身边当一等侍卫,才有了今日的风光。

    浩哲瞅了瞅李君麒定在原地的样子,又看向原本镇定自若的子瑜,如今几近疯狂,忍不住哈哈大笑:“文亲王啊,你们两个真的一点都没有怀疑过皇上和丞相吗?哈哈,真没想到摄政王死于敌军余孽之手,这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连你们都能骗过!

    难道你们从来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?余孽为何迟迟抓不到人影,他们杀掉摄政王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?连唐振天都在暗中调查,你们竟然会相信?哈哈,摄政王精明一世,奈何他唯一的儿子却不及他的十分之一,可惜啊可惜!”

    “够了!”李君麒沉重地叹了口气,原主李君麒当然不及摄政王的十分之一,这话骂得没错。

    但是,如今他才是李君麒,自然会替原主报了杀父之仇。

    浩哲的笑声戛然而止,他感觉李君麒周身散发出了一股盘旋的低气压,冰凉又苍白,让人不寒而栗。漆黑的发映着如黑曜石般的眸子,一眼望不到底,完全猜不透他在想什么。

    李君麒抿了抿好似涂了胭脂般红润的双唇:“丞相除了养一批武林高手,没有准备兵卒和武器吗?”

    “丞相不需要啊!武林高手就是他最好的武器,杀人如麻,易如反掌的除掉敌人,不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,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消失掉,随便找个源头栽赃陷害给敌军,或者边境的贼寇,就可以了事,干净利落,省时省事。”

    浩哲解释的振振有词,担心李君麒不理解,又说:“而且,丞相要的是名正言顺,他要的不是千古骂名,不是谋朝篡位,他要得到百姓的拥护,万民的敬仰,要他的子子孙孙福泽绵长,他就不能起兵造反,而是顺理成章的辅佐小皇子,成为摄政大臣,这人啊,到了一定的地位,就开始想要名望。

    丞相也不缺金银珠宝,他府里有一条密道,通向一处暗室,那里堆满了价值连城的宝物,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都不为过。子孙三代都可以尽情的挥霍,偏偏丞相要的是一代比一代更加兴旺。这样看来,丞相还真是一个负责的祖先,值得被歌功颂德。”

    李君麒不再说话,他静静地站在那里,宛如一块无暇美玉铸成的玉人。

    良久,他眯起了乌木般的黑色瞳孔,说道:“子瑜,你亲自护送浩哲大人回府,趁着外面天还未亮,不会有人察觉到。”

    浩哲一听,顿时感激涕零,他原本以为李君麒不会轻易饶恕他,怔怔的问:“真的放了我?那么……我的家人呢?”
    第(2/3)页